2025年8月4日上午,淮海路上的行道梧桐经过台风洗礼后更显挺拔碧绿,三三两两的行人在光影婆娑中悠闲漫步。此时,坐落于淮海中路622弄的上海社科院小礼堂中,一场关于老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际研讨会在紧张和肃穆中拉开了序幕。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日本研究所所长王振研究员、日本全球区域研究会理事长西圆寺一晃教授和日本东亚经济国际学会会长原口俊道教授发表了简短而热烈的祝贺词。贺词中凝聚了各国学者对老龄化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此次学术盛会的期待。
(中日韩三国学者共襄盛会)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研究员高度概括了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周所长运用大数据分析指出,中国银发经济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巨大成效。在2011-2020年十年间,消费数额增长了107%,老年贫困下降了65%。但是,中国银发经济既存在退休收入城乡差距巨大、结构性不平等、整体性影响全社会消费需求等需求侧问题,也存在个性化不足、精细化不够、性价比不高等供给侧问题。周所长指出,中国银发经济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需要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和财政金融等各方面政策制度更大力度和更为精准的支持。
日本经济大学大学院经营学研究科高橋文行教授从经济分析视角分析了日本超少子老龄化时代养老产业在医疗医药、介护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发展。他提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应当从高龄者的健康意识、就业意愿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来构架养老产业发展与经营战略的建议。
我校副校长、商学院院长程葆青教授率团队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上师大天华学院养老金融科研团队之科研实践探索”的演讲。我校应对老龄化实施“一小一老一新”战略及其办学成就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举办“人口老龄化与金融发展研讨会”和出版系列《应对老龄化金融战略论丛》的经验也引发许多学者和机构进行持续交流的意愿。
(我校副校长、商学院院长程葆青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我校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巍教授主持了“超少子老龄化时代的福祉共同体:文化金融支持与社区照护融合创新“的专场研讨。上海社科院王振研究员和周海旺研究员、日本全球区域研究会代表、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教授及本次会议核心组织者之一康上贤淑女士莅临参与本场研讨,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学者在该专场会议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天华参会团队与会议组织者康上贤淑教授深入交流并合影留念)
我校商学院邸强和李勇两位老师在会议中分别发表了“中国A股市场尾部风险的可预测性及驱动因子研究”和“金融支持养老福祉的上海路径研究”的学术报告,对养老金融与产业的融合以及养老金所投资的资本市场之风险特征进行了深度解析和预测。
来自中日韩的学者发表了约30篇学术报告,主题涉及中日老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征与趋势研判,以及超少子老龄化时代金融支持与社区照护创新、区域产业振兴与发展韧性和文化交流。
此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日本全球区域研究会、日本东亚经济国际学会和日本华人教授会联合举办,并被日本全球区域研究会和日本东亚经济学会纳入第33次和第66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吸引了约60余位中日韩学者参加。其中,日本方面有鹿儿岛大学、鹿儿岛国际大学、九州大学、第一工科大学、日本经济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长崎县立大学、中村学圜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大和大学、东北公益文科大学、西九州大学的18位教授和日本全球区域研究会理事长、日本东亚经济国际学会会长、日中人才协会会长、东北亚福祉经济共同体论坛共同代表等四位机构领导人参会。韩国方面则有韩国东明大学韩国东北亚福祉经济共同体论坛、韩国长善总合福祉共同体和养老企业等6位学者和企业家参会。中国方面有上海社科院、江西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和我校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中,参会学者围绕“超少子老龄化”社会特征,从金融经济、社会保障、养老产业和服务等角度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制度建设、经营战略、学术研究等多维度建议。参会者纷纷赞叹演讲之精彩纷呈、探讨之热烈深入、思想冲击之震撼持久。我校养老金融科研团队在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的同时,更新了中外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新进展,感受到中外学者们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拓展了新的合作机会和渠道。养老金融科研团队将继续秉承我校学以致用、经世治民的理念,进一步开阔视野、务实调研、深耕数据,为丰富国家应对老龄化对策研究做出贡献。
文 | 李勇 图 | 李勇 供稿 | 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