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荣获上海市学校后勤保卫系统2020年度“敬业团队”、“感动人物”荣誉称号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保卫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后勤管理中心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抗“疫”为主题的上海市学校后勤保卫系统“2020年度感动人物、敬业团队、爱心企业”推荐评选活动。(图一 颁奖现场)经各高校、区教育局、各有关单位推荐和领导小组综合评审,我校学生工作与保卫处荣获“2020年度敬业团队”荣誉称号,刘洪伟同志与邵海波同志分别荣获“2020年度感动人物”(保卫)荣誉称号、“2020年度感动人物”(后勤)荣誉称号。(图二 我校学生工作与保卫处荣获“2020年度敬业团队”荣誉称号)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校全体学生工作者逆行而上,坚守岗位,为守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保处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制定防疫方案、排摸人员数据、严格宿舍管理、执行隔离观察、开展科普宣传,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疫情以来,全体辅导员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做好学生云端教育管理,对于身处疫情重灾区与2021-01-20 -
我校3名教师获2021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沪教委科【2020】39号),我校3个项目成功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具体名单如下:序号立项编号项目名称负责人1C2021239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沈尚武2C2021250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素养教育体系研究答英娟3C2021312新时代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社会服务胜任力提升模型构建及实践杨宇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设立、出资和实施管理,限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申报的项目。旨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推动教育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此项目限额申报,评审严格,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沪教委科〔2020〕23号文),经专家评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网上公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立项373项,其中我校3项获得立项。2021-01-20 -
我校组织2019年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结题会2021年1月12日(周二)上午9:30,我校在同华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了2019年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结题会。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龚沛曾、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建华、上海市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委员会委员朱敏、我校校长叶才福、副校长龚春雷、副校长吴国兴、副校长陈新斌、科研处常务副处长郑宁、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徐振、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凌旭峰和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樊江玲受邀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龚春雷主持。项目组成员时书剑代表项目负责人樊江玲进行现场汇报。(2019年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结题会现场)“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是由各高校择优推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评选,限本市各本科高校申报的项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主动应对新时代和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显著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强化大学生计算思维以及培养大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2019年9月,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9年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2021-01-20 -
喜讯!我校3门课程入选2020年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2021年1月,上海市教委公布2020年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沪教委高〔2021〕5号),我校3门课程入选2020年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2门线下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课程名单如下)。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是市教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双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委计划经过两年左右时间,通过“先建设、重应用、后认定”的方式,建设1000 门左右市级重点课程,认定 600 门左右市级一流课程,构建具有上海特色、多类型、多样化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和申报工作,成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确定了校级活力课堂建设、市级重点课程建设、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的课程建设阶梯。此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经过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各课程负责人的认真准备,在与全市的公办、民办高校同平台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3门入选课程,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创新,优化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注重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性和推广性,积极推动我校的2021-01-20 -
共建共享,合作双赢——国际通识教学部专题教研活动之在线课程建设交流为全面落实学校应对疫情提出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国际通识教学部于学期初全力部署,要求全体教师做好面授课程的同时切实做好在线课程中心建设。针对外教看不懂中文的实际困难安排张灏对外教们进行在线课程建设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并创建线上学习中心以便外教们随时学习,同时王颖超创建了教务管理线上课程中心对外教的各类文档进行规范管理并方便教师们及时更新和查阅。此外,国际部中方教师与外教结对,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助。经过期初、期中、期末等多次抽查,20余门国际通识和语言类课程均已达到学校在线课程建设要求。为及时总结和分享在线课程建设经验并进一步增进中外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合作和在线课程建设,国际交流处和通识国际课程部于2021年1月12日在日162共同举行“专题教研活动之线上课程建设交流展示活动”。国际交流处处长胡珍及国际通识教学部20多名任课教师(其中外教6人)参与此次专题教研活动。首先,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兼通识学院副院长梁杰提纲挈领地概述了本学期国际通识教学部整体教学和在线课程建设情况,并强调了在疫情及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课程建设在日常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线上线下混合2021-01-19 -
学校召开2020年度统战工作座谈会1月18日上午9:30,我校统战工作座谈会在明华楼五楼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学校党委书记陆建非、副校长兼统战部长陈新斌、各民主党派人士以及少数民族代表、教师代表二十余人出席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书记陆建非主持。副校长陈新斌首先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出台背景,及主要修改之处,并就推动发展,全力扩大事业规模、狠抓特色,倾力培育教学内涵、提升质量,努力积累办学成果、着眼未来,奋力书写美好篇章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随后曹卫、祝亚平、胡珍等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就信息化建设、国际化建设、师资培养等事项畅所欲言,共谋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陆建非作总结讲话。他提到“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时代更要把一切有益的力量团结起来,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生力军。另外,对于之后的统战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是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核心要义,坚决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是认识新发展阶段的特征,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天华发展新格局;第三是各方人士要紧密团结、精诚合作、恪尽职守、建功立业,共谋天华新发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