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语专业学生获第四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三等奖日语专业2019级学生严立洪同学获得第四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本科组笔译日译汉三等奖。在日语专业姚胜旬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严立洪同学的参赛译稿经过多轮打磨,最终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该赛事有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杂志社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协办,广东省翻译协会和广州市联普翻译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和日本600多所高校和企业6000余名选手参与,受到各大高校和业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姚胜旬教授长期以来担任《日语笔译》和《日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次学生获奖不仅体现了学生较高的翻译水平,也是日语专业“课程+竞赛”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同学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21-12-02
-
学保处召开毕业生工作座谈会2021年11月29日13:00,学保处在月华楼270会议室召开2022届毕业生辅导员工作座谈会,专题研讨当前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毕业班辅导员代表对毕业生工作的建议,共议下一步工作的整改对策,确保2022届毕业生工作有序推进。学保处常务副处长包静波、学保处副处长兼校团委书记杨央及毕业班辅导员代表参加会议。本次座谈会由学保处常务副处长包静波主持。(图一2022届毕业生辅导员工作座谈会现场)会上,各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围绕当前所带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生在校情况及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发言,详细分析了毕业生当前的思想情况,提出了毕业生校外实习管理工作难深入,毕业、就业、考研升学压力导致部分毕业生心理难平衡,毕业生择业、就业观不正确导致难就业,往届生难管理等问题。(图二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汇报毕业生工作)学保处常务副处长包静波表示毕业生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学生工作者要加强责任心,深入研究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针对下一阶段的毕业生工作,包静波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意见:一是要全面掌握毕业生的身心情况、家庭情况及学业就业情况,辅导员应追踪跟进,及时调整方2021-12-01 -
初等教育学院教师在外语课程思政比赛中获奖日前,在“2021年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中,我校初等教育学院卜迅老师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The Power of Belief(《信仰的力量》)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此次比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与《中国外语》编辑部共同举办,是迄今举办的唯一国家级的外语课程思政比赛,受到业内广泛关注。比赛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逾600份教学案例,经过初赛角逐和复赛专家评审,共有74份本科英语专业组的作品晋级省级决赛。初等教育学院一直以来坚持“以赛促教”,对教师参赛给予大力支持。参赛教师依托学校“活力课堂”和“课程思政”教改项目,深入挖掘外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精细打磨教学设计,致力于提升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积极发挥外语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2021-12-01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在我校举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培养一支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民办思政课教师队伍,11月26日,在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与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开展,来自上海市17所民办高校的近60名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发展研究院(筹)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我校党委书记陆建非出席活动并致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凯波主持。陆建非指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是一所讲政治、有情怀、重实践的非营利性民办本科院校,学校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着力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与核心问题。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为做人而学习”的校训理念,通过盘活校内外各种思政资源,不断加强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建设,为民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天华学院党委书记陆建非致辞宗爱东强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2021-11-30 -
学校举行第41期博士沙龙: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方法与实践11月26日中午11:30分,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第41期博士沙龙,本期沙龙隆重邀请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两化融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主任王坚教授以《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方法与实践》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大量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概念、新工具、新实践等。我校40余名教师积极参加了学术活动,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凌旭峰主持。(参加教师合影)首先凌旭峰院长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了王坚教授,王教授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CIMS、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国家、上海科技进步奖十余项;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00余项;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大量专著。在教学和学术方面,硕果累累。接下来,王教授的讲座正式开始!在回顾AI进路之后,王教授引入主题:AI进入认知智能探索阶段。当前,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推动下,以视、听、触等识别技术为目标的感知智能(弱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但需要外部知识、逻辑推理或者领域迁移的认知智能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知识图谱富含实体、概念、属性和关系等信息,使机器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成为可能。什么是知识图谱(Knowled2021-11-29 -
学保处召开中英文辩论训练座谈会中英文辩论训练是我校“三抓三坚持”育人工作的重要板块,是提升学生内涵素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检验辅导员带训的思路,了解各个年级辩论训练的开展进度,学保处于11月25日上午在月270会议室召开中英文辩论训练辅导员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学保处处长曹云林,学保处副处长刘洪伟,学保处副处长、校团委书记杨央以及相关辅导员出席座谈会。(图一中英文辩论训练座谈会现场)会上,来自各二级学院的七名辅导员围绕当前辩论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辅导员辩论助理的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在座谈中,面对大一新生基础不一、高年级出现两极分化、辩论指导难以深入等共性问题,辅导员们提出了增加可靠抓手、创新训练模式、优化奖评机制等建议和措施。学保处副处长刘洪伟肯定了开学以来的辩论训练组织工作,强调要在总体把握学校组织方案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分层次、有脉络地开展实施辩论训练。(图二辅导员现场交流)曹书记对辅导员们的交流发言表示肯定,他认为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指出了训练工作的问题、明晰了方向,对于下一阶段的辩论工作开展起到了启示作用。同时,他提出带训辅导员要明确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明确辩论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