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我校入伍学生外滩执勤情况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外滩“拉链式人墙”又一次刷屏网络。武警上海总队的官兵们步伐统一,伴着红绿灯,用开关拉链的方式疏导人群,保障每一位游客的安全。我校学生胡申辉今年也是这道“人墙”中的一员。执勤期间,他的爷爷奶奶偷偷来到南京路探望一年未见的孙儿,受到了媒体的报道。入伍前,胡申辉是我校工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受当过兵的爷爷影响,2019年,学校征兵通知一下发,他就积极报名应征参军,最后服役于上海武警部队,成为我校2019年34名优秀入伍大学生士兵中的一个。依法服兵役是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投身军营始终是广大青年学生的光荣义务和崇高理想。参军报国既是磨砺人生、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途径,更是热爱祖国的高尚行为。一直以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征兵工作,专门成立了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细化工作举措。学校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部长亲自抓每年的征兵工作,召开部署年度征兵工作,职能办公室落实执行,其他各职能处室、二级学院在领会征兵工作会议精神,吃透征兵政策的情况下,深入宣传发动与协助,上下协力形成良好的征兵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年度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营造“天华2020-10-28 -
媒体报道学校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仪式2020年9月29日上午,董事长邹荣祥与阿里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夏睿共同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智能物联网实训基地揭牌,这在上海民办高校中,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标志着天华学院智能化发展战略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智能技术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全面转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基于对校情、学情的研判,天华学院董事长邹荣祥提出办好人工智能专业,继而赋能全校的实施方略,积极开展“智能化”转型,进行传统工学院向人工智能学院转型的实践和探索。2020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天华学院申报的人工智能专业成功获批,成为上海市唯一开设该专业的民办本科高校,正式加入到为社会培养紧缺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的行列。在学校董事会的领导下,经过一年多时间高效、务实的互访与商讨,天华学院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智能物联网实训基地。人工智能学院的前身是工学院。工学院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与人才储备2020-09-30 -
媒体看天华:让智慧之光在云端闪耀让智慧之光在云端闪耀——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学融通(本文刊载在2020年7月22日《扬子晚报》)2020年7月10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宣布选派凌旭峰、梁景新、张龙等五位工学博士、学科带头人暑期赴“阿里达摩院”进行人工智能专家级深造;三十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复旦、交大、同济访学一年,系统进修工程师级的人工智能技术;全校所有干部教师及管理人员也将在新学年接受人工智能的全员通识培训。这标志着天华学院运用新科技,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校的新起点,犹如一颗新星在云端初现光华。(天华学院领导赴阿里云总部访问)即将踏上访学之路的两位工学院副院长吕博、樊江玲难掩激动的心情,她们表示,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龙头的“新工科”,对工学院培养面向“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她们非常珍惜此次“拜师学艺”的机会,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带动全院中青年教师实现工科专业的全面转型。寄梦云端,成事何论难易?为之则易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翌年3月,上海交大、浙大、哈工大等35所高校获得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人工智能教育方2020-07-22 -
嘉定报 | 高校毕业答辩走上“云端”来源:嘉定报 2025年5月19日 第四版标题:高校毕业答辩走上“云端”记者:俞超链接:http://whttp://www.jiadingbao.cn/article/index/aid/3438435.html?searchword=%E5%A4%A9%E5%8D%8E本报讯 从“云课堂”“云备考”到“云面试”,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答辩也走上了“云端”。日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就在线上举行了毕业答辩。5月12日下午,天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谢京茹打开电脑和手机,邀请相关学生和其他老师进入虚拟会议室,开始学生毕业答辩。虽然毕业答辩转移到了线上,但应有的流程、环节与线下基本一致,先由学生介绍毕业作品的基本内容、创作缘由和创作过程,再由参与答辩的老师们依次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我的作品旨在表达人们面对困境,毅然前行、不畏风沙和生死的精神。”在学生曹鑫光详细介绍和展示毕业作品——系列数字绘画《沙海》后,答辩老师们对他的毕业作品进行点评和提问。“不管是幻想的还是写实的艺术,它必须有一个现实的建筑学作为支撑,在这方面你的调研明显不够。”答辩老师成煜对曹鑫光的毕业作品进行了点评,并在线分享了一张2020-05-19 -
北京日报:家风有传承,父女志愿者“接力”守护社区2020年4月14日,《北京日报·京报网》报道我校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李甜甜做志愿者的新闻,以下是报道原文:“李振,小甜又来接班啦!”正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万源南里社区值守的社区干部每天都能见到这对志愿者父女“接力”值守:一个是在社区参与服务11年的“老”志愿者,一个是1998年出生的大学生“新”志愿者。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风,在这个众志成城的日子里,父女俩用自己的志愿服务默默地守护着居民的健康。说起李振,在万源南里社区可是颇有知名度:2009年开始他在社区开起了一家羊绒服装店,从那时起就成了一名治安巡逻志愿者,2012年社区成立“一米阳光”服务社时李振也加入了,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居民缝补羊毛衫、羊绒衣等,至今已为居民缝补衣物近千件。李振还经常为居民充当“及时雨”,比如说社区里有位居民伊女士,她已经90多岁的母亲因患眼疾需要到同仁医院检查、治疗,这可难坏了母女俩,李振得知后就主动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这一送就是半年,经常天没亮就去接老人,在同仁医院两个院区之间来回跑,到了医院还帮助老人挂号、排队,一直陪伴到老人手术成功、顺利出院。万源南里社区的老志愿者冯阿姨年过八十岁,有天夜2020-04-16
-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上海师大天华学院学前教育国际学术论坛暨幼儿园园长研修班结业仪式10月24日至25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成功举办了2019年天华·学前教育国际学术论坛暨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研修班成果交流与结业仪式。这次活动是一场精彩纷呈,以国际视野关注和研究儿童发展的学前教育学术盛宴,继上海市百名园长持续五个月三个阶段的阶梯式项目培训后,进一步为上海学前教育领域各区县的一线管理者、教科研工作者搭建了国际交流与专业合作的平台。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外学前教育前沿专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芬兰奥卢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依次作了主旨报告和发言。值得一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