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修身、成功 尽在天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探访新民晚报(第15版)2009-04-24刊登2009-04-24
-
新民晚报 | 上师大天华学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民晚报于2008年5月5日以“上师大天华学院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勤练三年“内功”交出骄人成绩单”为题,报道了我校天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全文如下: (记者 钱滢瓅) 一所创办仅3年的高校——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近日凭借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一鸣惊人。 该校学生去年参加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92%,在全市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优秀率53%,依然名列前茅。学生参加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二级VB语言考试,2007年通过率为98%,优秀率为53%,获得全市本科院校第一名。此外,该校专业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9%,专业日语四级通过率高出全国20%。 2007年上海市导游证考试平均通过率只有32%,而天华学院的通过率却高达85%,在考官中间引起了轰动,被誉为是这次考试中冲出来的一匹黑马。 一所建校不到三年的本科院校,何以在短期之内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记者走进天华园,录下师生们的感言,探寻他们前进的足迹。 【老师】很辛苦,很快乐 这是一个周末的深夜,经济与管理系青年教师郑宁的宿舍里依然灯火通明。为了备好课,她一会儿查阅资料,一会儿伏案疾书,快到凌晨才上床休息。这位两年2008-05-05
-
三年勤耕耘 沃野吐芳华——记蓬勃成长中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文汇报(第10版)2008-04-30刊登2008-04-30
-
嘉定报 | 万事俱备忙开学 校际联姻惠学生来源:《嘉定报》 2005年9月6日 第7版标题:万事俱备忙开学 校际联姻惠学生记者:炳项 海雁 王珏 一心 金元 刘佳 必华链接:http://www.jiadingbao.cn/Page/index/pageid/34752.html#34752本报讯 9月1日是开学第一天,朱桥学校292名借读在叶城小学的学生回到了原来的校园上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来,今年4月,朱桥学校的2幢校舍被测定为危房,朱桥学校的292名学生被安排到了叶城小学借读。同时,嘉定工业区投入了94万元,利用暑期2个月时间对危房进行纠偏加固。目前,18个班级已全部搬回了原来的教室。五(2)班冯霜高兴地说:“能回到自己的教室里上课,我非常高兴。”目前,新学期已经开始,嘉定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多方努力,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与名牌学校“联姻”,让嘉定学生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眼下,一些学校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生的到来。刚落成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9月10日正式开学。8月28日,首批入学报名的600名新生中,有嘉定学生有10多名。笔者来到该学院时,只见整个校园绿树掩映,环境十分优美,活动区域内,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已整理就绪2005-09-06
-
嘉定报 | 天华学院建设进入尾声,首批学生9月入住来源:《嘉定报》 2005年5月24日 第7版标题:天华学院建设进入尾声,首批学生9月入住记者:顾佳兰链接:http://www.jiadingbao.cn/Page/index/pageid/34620.html本报讯 5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嘉定工业区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以下简称天华学院)时,只见校园内已绿树成荫,实验大楼、宿舍楼等拔地而起,校舍建设已经进入验收阶段,除了少数建筑工人在进行收尾工作外,整个校园安静祥和。据悉,天华学院计划于6月底交付使用,首批近600名学生9月初入住。天华学院一期投资人民币3.6亿元,占地410亩,建筑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校园四周天然河流环绕,环境十分优美,与学校隔河相望的海伦小区交相辉映。该学院作为上师大下属的独立学院,今年首次参与“二本”招生,招生人数为588名。招收专业为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英语和日语。今后,学生将增加到6000至1000万,专业也将进一步增加。学院教学组织和管理由上海师范大学负责,并吸收上海和外地著名高校教师加盟。天华学院立足服务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办学政策,2005-05-24
-
嘉定报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在嘉定工业区北区打下了第一根桩来源:《嘉定报》 2003年12月16日 第1版标题:图片新闻记者:童燕彬链接:http://whttp://www.jiadingbao.cn/Home/Page/index/mdid/5508.html标志着嘉定工业区北区科教研园区的正式启动项目,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于12月9日在嘉定工业区北区打下了第一根桩。这是嘉定打造长三角“高级技工培训基地”率先启动的项目。该学院占地500亩,总投资2.5亿元,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技术+外语”的特色,学院主要培养技术工程型与技术应用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图为区委书记陈先国(左一)、区政协主席周关东(右一)、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右二)为工程奠基。200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