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热血,爱心传递——我校2020年无偿献血活动圆满落幕2020年11月16、17号,我校联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红十字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血液中心,在跃华楼体育馆内进行2020年无偿献血活动,向广大学生搭建了奉献爱心的平台,掀起了一场无偿献血的爱心热潮,起到了爱国荣校的教育引领作用。此次爱心献血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共计1467人参加献血,自愿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图一献血活动现场)活动现场共分为登记区、体检区、献血区、休息区、领证区五大区域,有近百余名热心志愿者轮班为前来献血的同学们提供服务和帮助。在登记区和休息区的醒目位置,放置了可供同学们领取和参考的献血知识宣传册,让同学们在等待和休息之余,可以更加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在领证区,完成献血的同学们可以来此领取献血证。除此之外,学校还特别准备了“爱心大礼包”,里面有牛奶、饼干、面包等营养补给品。(图二志愿者服务)本着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弘扬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同学们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有序在体育馆内排起长队,依次进行信息登记、血液类型检验、静脉采血等环节。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自己传递爱心,将公益事业带进校园,带进我们身边。志愿者热情为献血的学2020-11-18 -
学校组织观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11月17日下午,市教委组织观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视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本次报告会由中央宣讲团成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宣讲。学校于明华楼五楼会议中心设转播会场,党委中心组成员、各总书记及部分师生代表到场观看。陈宝生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过程、主要内容和重大部署等方面,结合教育实际,对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宣讲和深入阐释。这是近期我校组织收看的第二场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到场人员纷纷表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做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2020-11-18 -
我校《早期阅读与指导》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11月,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此次教育部共认定3560门课程(线上一流课程7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27门,线下一流课程1464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我校学前教育学院滕薇院长及其教学团队(赵琼、扶跃辉、陆凌云、潘晓敏)负责的线下课程《早期阅读与指导》成功入选。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公示原文)(教育部公示名单截图)一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双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计划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的有关要求,首批入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要求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并能够代表我国当前本科课程的最高水平。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围绕教育部有关“金课”建设精神,坚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数字化课程、重点课程等各类优质课程培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2020-11-17 -
我校参加第二届上海女教师服饰展示活动获三等奖11月13日,“教苑群芳 魅力绽放”——第二届上海女教师服饰展示活动在世博大道星动力空间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主办,来自上海各高校,区教育系统及直属单位的54支参赛队,通过绚丽的服饰和精彩的演出展现了上海女教师美丽智慧、端庄优雅的形象和风采,成功为上海市教育工会成立70周年献礼。我校学保处和学前教育学院女辅导员和女教师组成的参赛队喜获三等奖。在校工会和妇工委的支持下,我校参赛女教师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筛选节目题材和音乐,利用每周中午空余时间进行排练。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和舞台效果能够达到最佳,零基础的老师们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由各组的训练组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表演曲《纸扇书生》将功夫扇与汉唐舞蹈、音乐融合在一起,飘逸潇洒的美感与阳刚相结合,展现了当代青年女教师的精神风貌,举手投足之间焕发着女教师们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精神。功夫扇是通过扇术和武术的结合而产生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它将扇子的挥舞和太极的武术招式灵活结合,使武术动作和歌曲旋律巧妙结合。功夫扇一直是我校的传统强项,十余年来,多次蝉联上海市大学生比赛一等奖,现已打造为集课堂教学、学生2020-11-17 -
家校联动,共促成长——我校成功举办第八届家长开放日为构建家校联系桥梁,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进一步展现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特色。我校于2020年11月13日,隆重举行第八届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党、政、监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保处精心组织,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旨在增进家校联动,共促学生成长。(图片一2020级新生家长参观日华楼,观摩早自习)(图片二2020级新生家长观看“三抓三坚持”育人文化访谈、参观宿舍楼与党员工作站)来自江浙沪的100余名家长齐聚天华,深入体验学生在天华的一日生活。清晨的日华楼,78间教室同时播放《天华教你学英语》,4500余名学生认真观看视频,151名班助理们挂牌上岗,早自习朗朗的读书声,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给家长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抓三坚持”育人文化访谈生动直观的向家长介绍了天华特色育人理念,针对家长关心的办学理念、学生管理特色、学生培养目标等进行介绍与互动解答。家长实地走访宿舍楼与党员工作站,借此深入了解孩子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状态,整齐舒适的寝室与服务功能齐全的党员工作站体现了学生管理的细致与学生的自律,增加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和美誉度,提高了家长对于学校的满意度。(图片三校领导与2020级新生家长2020-11-17 -
学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党委书记陆建非:作为一个住在市区的老上海人,我从小对浦东的感觉是很远很土很落后。“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在上海,真的应验了这句老话。30年前,上海人这样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如今,浦东已是当代上海的标志乃至中国的标杆。而30年前,浦东最高建筑只有24米。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浦东是上海地图上“鱼嘴”,但是100年前,浦西外滩则是上海的黄金码头。直到30年前,浦东还是一片滩涂,与繁华一江之隔。浦东人常常抱怨“路过烂泥渡路,行人没有好衣裤”。烂泥渡路位于今日的小陆家嘴地区,更名为银城中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发人深省,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浦东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成功实践。“浦东经验”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坚持了符合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实践证明,“浦东经验”不仅极富中国特色,饱含中国精神,并具有世界意义。浦东的成功秘笈就是抓住了20世纪最后的尾巴,抓住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规划未来五年,眺望2035,我们必须坚持和弘扬30年前2020-11-16